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年01月13日 | 智慧灌溉

点击:1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在实现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就业、扩大国际贸易、以及助推经济发展等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如此之多的环境下,其融资难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加迫在眉睫。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

  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与出路为逻辑框架,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就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第二部分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本章介绍了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主要原则以及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作者简介:王少华,男,元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也经历了迅速增长,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0%的进出口总额来自于中小企业,65%国家发明专利来自于中小企业,80%新产品开发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城镇就业,吸纳了5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的转移劳动力[1]。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中小企业在整个“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中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常常代表了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因而,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办法,然而,这些方案往往没有触及深层次原因,治标不治本,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比如,提高纺织品等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度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块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允许组建私营银行和金融公司各银行也在推行等。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一方面是企业“”呼声不断,另一方面是国民储蓄连年上升一方面是投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资金使用效率不尽人意。问题的关键不仅是中小企业缺乏可供支配的经济资源一一资金,而是缺乏有效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缺乏畅通的融资机制和融资渠道[2]。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次缘由,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探索我国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3)通过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研究分析,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经验借鉴;

  4)希望本文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能力和效率有所帮助。

  1)理论意义。本文在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情况,针对性的探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先进经验,建立了逻辑清晰的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对策的系统分析,有助于理论创新,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2)现实意义。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缓解融资难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化解由此导致的生存危机,走出发展困境,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中小企业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并且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因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破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切实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对我国积极的平稳发展和快速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不仅是筹措资金,解决问题,它涉及到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市场环境、制度变迁等诸多方面,因此本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融资为主线,以融资困境和现状一一解决途径为线索,先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再结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最后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中,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选择性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综合与比较分析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的解决对策部分以理论探讨结合实践经验。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一个相对而且动态的概念,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些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迄今为止,国际上对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对中小企的划分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这种界定极其容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定量标准主要是由企业的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来判断。

  建国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经历了八次大的调整。在货币政策从紧,通胀预期高涨的双重压力之下,原本就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如今更捉襟见肘。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小企业的多项扶持政策正紧锣密鼓加紧酝酿。2011年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开始了系列扶持政策,这也意味着随后出台的政策将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新标准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涉及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新增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主要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难”,找出问题的关键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3]。(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见表2-1)

  行业类型职工人数营业收入(万元)资产总额(万元)备注农、林、牧、渔业小型

  小型企业必须满足所对应的任一指标;中型企业必须满足所对应的两项或者三项指标下限

  资料来源: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1)真实反映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的规模和对社会就业的贡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门槛应不断变化,体现中小企业在实际市场竞争中的规模和现状,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同时,新标准也应与原标准衔接好,以保证标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力求囊括国民经济各行业,并适用于各种所有制、各种组织形态的企业,有比较广泛的覆盖性。新标准中的行业涉及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分别占大、中和小类的比重为88.42%、91.41%和94.09%,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同时,个体工商户和本标准以外的行业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执行,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很强的覆盖性。

  3)标准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具有国际可比性。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新标准工业中型企业指标上限临界值的营业收入指标仍然偏低、从业人数偏高,这是与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仍然不高,人数多的实际相符的。但新标准对企业类型的分类、指标等与国际上基本一致,具有国际可比性。

  4)指标简单、明了,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新标准对指标进行了简化,如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物业管理采用了从业人员和营业收入两个指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用从业人员单个指标。指标的简化以及兼顾各行业特点选择,便于在实际执行中操作,有利于标准的执行。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是指中小企业筹措生产经营资金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体现资金的属性。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具体包括内部积累、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银行借款、租赁、民间信贷、风险投资、民间借贷、商业信用、国家财政资金等方式。融资方式的选择实质反映的是企业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行为选择。企业融资方式选择行为就是从自身特点出发而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活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构成见图2-1。

  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占比30.6%,民间借贷占比38.3%,应担当主角的风险投资仅占比0.9%,在小企业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如此,风险投资占比仅4.1%,而银行贷款高达62.3%。

  融资渠道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了资金的源泉和流量。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2所示:

  另外,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在金融体系中既存在体制内融资渠道,也存在体制外融资渠道。体制内融资渠道包括直接、间接融资的市场体系,体制外融资渠道主要指民间借贷[4]。

  “资本缺口”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议员麦克米伦而提出,1931年麦克米伦在其向国会提交的关于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中指出,如果企业所需外源资本低于一定规模(25万英镑),其将很难在资本市场融到资金。后来的学者又将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分为两类:权益融资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中小企业拥有可盈利性投资项目,也可获得资金,但该盈利能力与投资时限密切联系,由于融资时间过长而使企业错过最佳投资时机,这种情况被称作由于融资时限造成的资本缺口。

  资本缺口严重阻碍了各种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国外专业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融资问题是导致企业破产的外部环境因素中仅次于经济衰退的第二大原因,破产倒闭的中小企业中约由资本缺口导致。

  我国学界普遍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来自于金融中介[5]。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得性来看,在借贷融资中,体制外民间借贷尚不构成中小企业可得的融资主渠道,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赖体制内外部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和债券融资几乎仅限于理论分析,直接融资渠道基本封闭。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狭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也开始收缩投资范围,经营业绩突出的极少数企业成为其追逐对象,广大中小企业被排除之外。可见,民间借贷和直接融资市场尚不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能得到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这是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的基本特征是相吻合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中小企业的内生融资需求,还是融资渠道可得性,目前中小企业外部主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这就反映出中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的一个特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严重依赖体制内信贷融资,而难以获得体制内信贷融资又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指的就是信贷难[6]。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源自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及缺陷。有国内学者通过对中小企业内生障碍的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群体普遍的信用缺失,众多企业的产权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高风险经营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7]。我国中小企业组织水平和产业水平的普遍低下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及资金利用的低效,中小企业普遍低下的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其良好融资信用的建立。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一是企业的性质;二是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低;三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四是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现象严重;五是多数交易无交易合同,不利于资金用途审查;六是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等因素对其融资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中小企业普遍都有资金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依赖于金融机构,如银行、信用社等来解决。虽然贷款机构的额度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却依然很难满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要,所以当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时候,只能通过其他多元化渠道来争取资金。而当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资本形式就是民间资本,但是民间资本的利息太高,是一般银行贷款的三到四倍,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因其利息太高,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经营风险,而在面临民间资本的时候,望而却步[8]。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但与中小企业发展中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还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表现出稳中有所减缓的趋势,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管控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贷款的下放额度在降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难度大大增加了。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提升准入标准,企业也不能再利用股票或是债权来进行融资,企业获取资金的最直接方式还是银行。所以企业方的需求扩大和银行方的房贷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主要有:

  1)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所需资本大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渠道多元化建设还不够。我国中小企业也很少采用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方面较为单一,一般都来自于银行贷款,而其他直接融资手段,比如股票、基金和债券等资金募集方式用的比较少。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一是因为银行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就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银行不太愿意贷款给这类企业。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资金断裂风险,所以即便银行愿意贷款,也会提出很多要求,这样就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政策缺乏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进行股权融资;三是因为债券市场的规模有较高的门槛,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融资融券来完成资本募集。

  2)当前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申请的小额借贷不太感兴趣。这里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小企业申请的贷款数量很小,然而审批的流程却不能简化,对于银行来说,数量很多,但是金额却不能与其他的大企业借贷相比,导致了银行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来平衡操作成本,所以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偏低。

  3)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机制不完善,比如担保、抵押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一般对抵押物的要求是固定资产,比如厂房、大型设备之类。然而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资产少、规模小,可以用作抵押的标的物很少,大部分中小企业以抵押来融资的方法,都难以成功。当然中小企业也可以从民间资本机构,通过抵押、担保来借贷资金,但是民间资本机构的借贷利息非常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及缺陷是造成其融资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中小企业群体普遍的信用缺失,众多企业的产权模糊,以及由此引起的高风险经营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1)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中小企业自身生产规模小,负债比率高,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真实性差,透明度低,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金融机构难以取得企业的真实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不得不慎重地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阻碍了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获得。有数据表明,80%以上的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3)经营管理不规范。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三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人员,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较为淡漠,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多本账”的手段来欺骗银行。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方面力度不足,大多商业银行往往更加重视自身利益,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支持,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不可能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放在首位。首先,商业银行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机制,所以商业银行投放更多贷款给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其次,商业银行有内部防范风险体系,但是目前还不健全,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只信任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而一般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比较低,商业银行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会增加相应的信贷交易成本。加之银行贷款的相关规定中严格规定了贷款条件,银行不敢轻易给中小企业放贷款。所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积极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中小企业信息,如此导致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的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有所有制歧视,而这种歧视使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9]。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就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平台来看,中小企业板的运作虽然和主板市场接近,但是上市条件要求仍很高,“中小”的特色并不突出,且交易的品种及其稀少。而创业板本身蕴含了较大的风险,鉴于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对创业板发展过程中的把关还相当谨慎。创业板上市条件虽然较中小板更宽松了些,也强调了净利润、企业规模、成长性等条件,“门槛”依然相当高。

  此外,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也比较缺乏,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比较低,获得贷款相当困难。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有着难以跨越的高门槛。虽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为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场所和部分融资机会,但是根本不能满足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除此之外,我国的发展政策、政府补贴以及技术创新支持等都主要针对大型企业的支持,并且相当重视,而对中小企的关注度却很少,因此多数正规金融机构也跟随国家的意志,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大型企业上,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很多问题,举步维艰。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比较典型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因为国情不同,所以具体政策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一致的,政府对于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贷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贷援助。其中收效最显著的为美国和日本。美国拥有参众两院组成的美国中小企业委员会,尤为重要的是,美国在联邦政府下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BA)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SBA分为华盛顿总部、区域办公室和地方机构。SBA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可以向那些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直接贷款,或直接对中小企业的创新研究进行资助[10]。

  日本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厅作为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并且相继组建了以政府出资为主,面向中小企业的五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低于市场的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良好的融资环境需要有法律政策保驾护航。各国都奉行立法先行。在二战后,各个国家都相继制关于中小融资的法律法规。代表性的有美国的《中小企业法》、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等。

  税收的优惠是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最直接也是效果比较明显的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率,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科研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表面上看受益的是中小企业,但是从长远来看,受益的是整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底子比较薄,无论是资金渠道还是市场竞争力与大型企业都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开始阶段,国外是不区分企业的规模,一视同仁,都实行同样的税率,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显然负担较重,因此,各国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1)减免税收。德国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同时,对于在落后地区新建企业,有免交N年营业税的规定;

  3)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这一做法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加速其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当期的应纳税额。

  风险投资是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快速成长最有效的制度。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鼓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美国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是惟一一家由联邦资助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自1958年以来,已经向中小企业融资上百亿美元。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美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针对那些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投入资以期获得高额回报。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必须通过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三方努力。纵观各个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拥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程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成正比。各个国家都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来真正保障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尽快完善相关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府最直接的扶持手段应该是税收政策。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开办的中小企业,实行一定期限的减免所得税待遇;二是对税后利润再投资的中小企业,可退还其部分或全部已交所得税;三是对下岗职工开办的中小企业,降低纳税档次和给予一定的减免税待遇;四是对安置下岗职工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年累积的增值税和营业税退税制度;五是对利用个人资金投资创办的中小企业,免征个人所得税,消除重复征税;六是对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实行联合“免、抵、退”税收制度;使得中小企业能够真正得到支持,增加内部积累资金[11]。

  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必须是由市场来运作,要建立一批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投资银行、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要摆脱政府干预。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创造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都有政府的介入和支持,政府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融资模式的建立,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要集中公共资源,积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上可以提供三类政策支持:一是保证各种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以及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二是由财政资金支持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前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为我们寻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切入口提供了思路。就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根治,也非某种单一的方法能够解决,解决这一问题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巩固企业金融地位,中小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要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破人员素质和管理两大瓶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整合,致力于核心竞争技能和专长的获得,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中小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以及各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觉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将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将诚实守信贯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我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保障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中小企业在金融支持、市场准入与竞争、信用担保、技术促进等各方面的行为。但是目前国家所颁布的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许多方面中小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比如企业类型的划分应该明确、在政府采购方面应该考虑中小企业的产品,不应该存在着歧视等[12]。

  政府应该在资金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持,要加大政府财政对中小企业增加就业、研究与开发、出口等方面的补贴,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等。同时,国家财政应该在税收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力度,在某些方面减免税收同时还应该提高税收的起征点,这才是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

  首先,建立地方性中小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我国目前建立了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但是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比较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所以应当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其次,建立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政策性投资机构应以财政出资为主。

  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央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应该联合拨款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独立担保机构,这个机构应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政府机构监督管理,同时又要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要坚持 “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13]。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要实现信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由此就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与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首先,要建立“中立”和“高效”的征信机构;其次,建立并不断完善征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资源共享。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但是企业的诚信缺失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的诚信问题慢慢的凸显了出来。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诚信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合理的引导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有针对性的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系统,推进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享[14]。

  采取政府兴办为主、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功能的方法联合共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中,融资信息的不对称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以及投资方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及时的信息交流平台,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向有关投资方提供自己的企业发展状况以及融资需求,投资方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解决当务之急,首先在中小企业与投资方之间建立一条实时互通的融资信息渠道,使得中小企业和投资方都能时刻掌握对方的动态,在最好的实际进行融资。这样信息渠道的而建立,就已经解决了融资问题中的一半。具体的信息渠道方式可以采用互助会、基金会和其他协会的方式,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采取政府注资、企业缴纳、保证金提取的方式来充实资金实力,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互助,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中介职能[15]。

  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担保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投资风险高、未来创收高的特点,然而,国内现在很缺乏相应融资管理机制来应对这样的高风险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融资工具进行创新组合,使其具有风险投资的管理功能[16]。这样,经过创新后的融资管理模式,将能够对包括资金来源、融资手段以及未来融资收益等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融资中存在的高风险,以及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当然,经过创新后组建的融资管理模式的运营机构,也要受到严格的管理与规范,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融资过程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最终使中小企业与投资方都能从中获利。

  [1]柏景岚,马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J]. 商场现代化,2007(11).

  [2]刘淑莲.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郭田勇、李贤文.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第4期.

  [6]杨宏,罗秀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保险,2004(3).

  [7]陈春玲,龙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0s:51-52

  [9]曹凤岐.解决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J].资本市场,2010,(1).

  [10]阮铮.美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4

  [11]袁象,余思勤.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的借鉴及启示[J].财经论坛,2008年第7期

  [13]黄荣.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江苏:江苏大学,2009.

  [15]徐倩.浅析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J].企业管理.2016(7)32-35

  [16]姜文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J].产业论坛.2015(1)84-8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