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山海 情满高原

2023年12月21日 | 软件产品

点击:1

  • 产品概述

  从第三阶梯的之江大地到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从静谧美丽的新安江畔到湍急蜿蜒的硕曲河旁,“对口支援”就像一座横跨东西的长桥,将相距2500公里的建德与乡城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两地共写“山海情”。

  开展对口支援合作,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6月,浙甘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征程,我市与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正式结对。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结对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从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和教育、卫生系统选派2名干部和34名专技人员赴乡城开展帮扶,大家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实事、抓重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切实扛起使命担当,冲锋在项目管理第一线、坚守在医疗教育岗位最前沿。近三年来,实施帮扶项目33个,完成资金投入1.28亿元;举办干部理论培训班9期,参训学员1014人次;累计诊断病例3659人次,开展外科手术146台,抢救危急重症15人;开展优质课展示、教科研活动20余场,新增教学项目4个,帮助乡城县在医疗、教育领域开创了多个甘孜首个和乡城首次,为当地高水平发展积极贡献建德力量。

  周剑明是乡城县德园经济林果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经理,也是一位“90后果二代”。从2018年开始,他逐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管理自家4000亩苹果园。“这几年果园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纯靠劳力经营,逐步转向靠科技、靠设备管理整个果园,整体的生产经营成效有了大提升,苹果的品质也一年比一年好”。

  周剑明所说的管理方式上的转变,正是对口支援农业数字化项目所带来的。2021年,浙江省驻甘孜工作队乡城分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借鉴浙江数字化改革经验,投入援建资金4400万元,开展乡城县苹果+藏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建设,建立太阳能气象监测站8个、太阳能土壤墒情监测站26个,实现种植园区内智慧灌溉管道和恒压打药系统全覆盖,节水、节肥料均达到50%,大幅度的提高苹果产量。该农业园区先后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2021)》和四川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全国农业数字创业园区典型,相关做法在“天府粮仓”精品全国推介走进浙江活动上作经验推广。

  今年11月15日,海拔3100米的乡城县青德镇西红花产业基地里,巴吾村村民降彭一边唱着藏族民歌一边采摘着西红花,每天一百元的收入让他心里乐开了花。在采收季期间,和他一样每天在基地通过采摘西红花拿到务工工资的村民有10余人。

  强化产业支援,“输血”和“造血”并重,一直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青德的西红花基地正是产业支援的成果之一。2022年,在工作队的牵线下,我市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负责人专程到乡城,围绕西红花产业开展调研和考察,几经商议,确定在青德镇巴吾村建设标准化西红花基地。今年,向乡城提供了10吨西红花种球,同时配备了相应的育花架子和烘干设备等,并请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共种植西红花面积40多亩,眼下已收成第一批花丝,预估年产值近40万元。

  “2024年,我们计划投入200万元援建资金,继续有序扩大西红花种植培养面积,让西红花产业逐步成为乡城百姓增收的致富花。”工作队领队郑军辉说。

  七月的川西高原雨水丰腴,草木渐盛。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的微牧场上,村民的犏牛正悠然地享受着新生的牧草,与蓝天大山、洁白藏房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望着村容村貌的“华丽转身”,然乌乡党委书记罗姣感慨万千。两年前的克麦村还是“牛儿满村散步、牛粪随地可见、农民生活垃圾污水随意排放、河岸偶尔坍塌”的乱象,而今俨然已是一派新景象。

  如何运用好浙江作为“千万工程”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先发优势,把成功的经验做法“嫁接”到乡城,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巩固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对口支援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2021年以来,工作队积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乡城发展水平、财政承担接受的能力、农民接受程度,依托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禀赋,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5700万元,重点对然乌乡克麦村、纳木村实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通村公路建设、旅游基础提升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桥梁2座,铺设截污纳管15公里,改造道路800米,硬化道路8432米,新建牧场围栏4000米,大大改变了两个村的面貌。如今的然乌乡查呈沟天浴温泉景区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为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更多途径。

  今年8月7日,乡城县人民医院四楼外科病区,拄着拐杖的益西拉珍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杏林春满暖人心 建德乡城一家亲”。益西拉珍说:“感谢建德的蓝忠荣医师为我做了手术,保住了我的腿。”

  蓝忠荣是我市援派乡城工作队的其中一员,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工作队坚持民生至上,聚焦乡城医疗、教育以及特殊困难群体,持续性开展服务和公益活动,全体队员立足本职,积极对接两地部门、医院、学校结对,帮助当地百姓获得更好的就医、就学环境。截至目前,工作队共落实帮扶资金658万元,通过购置医疗设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通过专技人员参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通过两地医院结对共享先进理念和经验,极大的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受益群众超过2000人。积极对接浙江慈善机构和公益友人,先后开展“点亮心房 照亮书房”“边远山区女童促进计划”“净水计划”等系列公益活动,捐赠物资折款近100万元,有效改善了乡城县3000余名师生工作学习环境。

  25岁的藏族小伙格桑,患有肢体三级残疾,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乡打零工,但年轻的他也向往山外的世界。得知这一情况,工作队第一时间与建德市残联取得联系,并为两地残联部门牵线搭桥,帮助格桑解决在外就业问题。在有关部门一同推动下,如今的格桑已在新安集团工作,开启了新生活。

  结对以来,工作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牵头广泛开展两地重点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组织乡城各个社会阶层人士前往浙江考察学习,累计开展民族“三交”活动61批,参与人数达986人次。举办乡城文化旅游资源建德推介会、互送文化交流演出等活动,邀请乡城县参加建德新安江文化旅游节、新安江音乐节,引导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两地群众感情上有纽带、文化上有认同、思想上有共鸣。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近三年来,一批批建德干部人才汇聚强大的援建力量,践行着“肩上有责、脚下有泥”的职责与使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篇情暖乡城的动人篇章,实现了当地群众“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的美好愿景,将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刻烙印烙在了美丽的香巴拉大地上。接下去,建德对口支援力量必将接续而上,久久为功,奋力画出“民族团结”和“一起发展”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