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道焕新机 千里之外的智能灌溉

2024年03月21日 | 软件产品

点击:1

  • 产品概述

  陕西农业实力丰沛雄厚,国家队杨凌示范区引领着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一项项先进的农业成果在中亚国家开花结果。本期的“丝路古道焕新机”,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在中亚地区的积极作用。

  不久前,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乌塔伊奇客地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正式建成。由西农团队设计研发的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系统,在中亚的田间地头有了用武之地。浇水、施肥、控温、控湿……人在杨凌,就能远程控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设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朱德兰教授向起点新闻介绍:“从(陕西)这边也能控制他那边的设备,把他那边(乌兹别克斯坦)的气象资料,植物的缺水信息整个收集回来,我们做一个缺水诊断决策,真正的完成这种精准化的灌溉和施肥。利用光伏灌溉解决供电的问题,缓解缺水这样的一个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光热资源丰富,但缺水是限制当地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占地100亩,于2019年开始建设。受疫情影响,朱德兰团队多次与乌方就园区建设、灌溉设备等方面情况做线月,朱德兰团队针对园区规划进行了田间管网及首部系统配置,并在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博士生柳昌新的帮助下,于9月份成功运往乌兹别克斯坦。2022年4月28日,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疫情逐步控制,中乌两国也恢复通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荆宇鹏和聂欣欣专门赴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在与合作方深入交流沟通后,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完成了相关设备安装。

  聂欣欣在远程采访时说:“在这边搜集一些数据,我能够直接进行当地的调研。可以把国内先进的技术引进到乌兹别克斯坦,是学以致用的感觉,然后还有一种小的成就感。”

  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者艾利姆教授对示范园十分满意,对智能设备爱不释手。他表示,在安装期间,他看到了中国农业设备的先进性,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

  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能节约大概50%的水量。在乌期间,聂欣欣和荆宇鹏与远在杨陵的学校专家保持云端交流,为今后新的节水技术研发做好资料储备。朱德兰说:“水资源短缺这是全球性的问题,缓解缺水这样的一个问题,对它的农业发展提升还是蛮快的。因我们的实验证明(当地)棉花的产量能提高30%以上。”

  在丝路联盟的合作框架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合作共建6个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示范推广小麦、苹果等作物新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刘学波介绍,学校探索出“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示范园建设模式,得到相关国家的普遍欢迎。

  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胡代别尔迪•纳扎罗夫对起点新闻表示:“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交流合作特别的重要,知识会在交换的过程中叠加质变,而这种叠加对双方的科研都有益。我们高校之间也应该继续促进合作,以交换学生、科学技术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及教师互访为载体,将两校教授团队的学科知识交流、融合并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