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如磐初心书写新时代治水兴水“东营答卷”——市水务局聚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写实

2023年11月02日 | 城市水务

点击:1

  这几日,在天鹅湖蓄滞洪工程湿地内,洁白的天鹅或数十只成群,或百余只成队,在水面上游弋嬉戏,让市民大饱眼福。眼下正值候鸟迁徙时节,成群结队的候鸟“组团”来到黄河口,让冬日的黄河口充满生机活力。

  在中心城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现场,机械轰隆,人员穿梭,工程建设正紧张进行。项目自9月份开工以来,已完成年度工程整体形象进度25.8%。工程实施后,将充分的发挥湿地生态净化功能,有利于改善中心城水环境质量。

  湿地入城、鸟儿入城,得益于一批重点水务工程的加快实施。近年来,我市抢抓治水兴水历史机遇,先后实施了无内涝城市建设、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揽子工程,推动水务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投资规模、建设力度、标准成效空前,为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水支撑。

  “前两年暴雨时,小区24个楼道有21个进水,地下室积水最深达20多厘米,每逢雨季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东城枫情水岸小区物业经理曲相龙说,小区尽管紧邻城市水系,但之前由于小区与水系连通不畅,导致极端天气下小区内涝频繁。得益于无内涝城市建设的推进,小区积水问题得到解决,让曲相龙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滨海平原城市,东营地势平缓、坡降比小,水体流动性差,加之多年来排水管线管径小、泵站能力弱等原因,汛期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同时,中心城区是伴随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在工矿区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当时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落后、建设标准低,历史欠账较多。

  “温比亚”台风过后,我市组织国内一流专业研究机构高水平编制中心城无内涝城市规划建设方案,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多规合一”,在城市片区规划中考虑防洪排涝设施布局、调蓄空间等方面要求,做到了谋划超前、设计科学。

  “在片区内道路两侧设置矩形生态沟并连接,建设一体化泵井集中收集排入广利河,快速缩短了积水排除时间,同时,减轻沿线管网压力,有效提升排水效率。”市无内涝城市建设组副组长曹文涛说。近三年,我市实施了91处积水点改造工程、78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

  无内涝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也要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我市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城市内涝,因地制宜、逐个击破,实施了积水点改造、水系贯通、泵站泵井改造提升等六大类工程,打出了一套治涝“组合拳”。其中,完成中心城18条水系贯通,新开挖水系20公里,贯通水系63.7公里,中心城总长422公里的46条河道水系全部实现连通。

  在城市排涝体系中,泵站好比“心脏”。在以往,中心城有的泵站年久失修,影响了排涝效率。曹州路泵站就是典型代表。

  “我们泵站1993年建设,一直采用立式轴六泵,可靠性差,超负荷运行时容易短路。”曹州路泵站站长韩友忠说,经过去年的泵站改造,泵站新换六台电潜泵,排水功率由4800立方米/小时提高到7500立方米/小时,有效解决了制约问题。近年来,中心城泵站泵井新建25座、改造提升23座,排水能力提升65.2立方米/秒,中心城泵站泵井总数达到83座,总排水能力达到563.2立方米/秒,泵站全部配置备用电源。

  2019年台风期间,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360毫米左右,尽管比2018年台风期间多了近100毫米,但中心城区排水速度明显加快,积水状况大为缓解。2020年8月20日中心城区遇到强降雨,时段平均降雨强度高于“温比亚”台风暴雨,但未监测发现严重内涝积水点。今年7月12日部分区域1小时平均降雨量远超“50年一遇”防洪排涝设计标准,7月28日台风“烟花”带来强降雨,路面积水均在极短的时间内排空,中心城无内涝城市建设连续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

  啃下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硬骨头”,根治东营“南涝”难题

  作为我市南部区域的主要河流,曾几何时,小清河洪涝问题一直是悬在东营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连续两年的强降雨,让我市特别是广饶县农业种植受一定的影响。治理小清河,是老百姓日夜期盼的事。

  “没想到小清河能漫这么大的水!”广饶县乐安街道农工办主任艾新忠清楚地记得,2018年8月11日,正在石村村抢险的他,看到庄稼地里的玉米被水淹得只能露个头。

  “3天降雨达1500mm,本身河道内水量已经很大,加上上游泄洪,汇流到东营急速下泻,冲击力很大。”回忆起2018年台风时的场景,市水务局一级主任科员高建民说,受制于财力,淄河、塌河等河道设计标准较低,有的河段流量仅为30立方米/秒,河道最窄处只有十五六米宽,而上游水库泄洪水量达200立方米/秒,加上海水顶托,河道行洪不畅,导致河水漫滩。

  “台风期间,有两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在市水务局召开。市委、市政府下了很大决心编规划、抓治理、补短板,主要领导到省水利厅对接沟通,为我们攻坚突破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劲头。”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说。

  “利奇马”超强台风还未结束,我市便迅速开展现场勘察,当年11月、12月先后完成相关方案编制。由于工作超前、对接有力,我市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全部纳入省政府项目盘子,争取到省级资金34.01亿元,争取金额创历史之最。

  “我们用40天时间,拿出预备河治理方案,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是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首个通过专家评审的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工。”广饶县水利局副局长缪文宗说。

  2019年10月,省政府明白准确地提出,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及预备河、塌河、淄河治理必须在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完成“630”目标,成为摆在全省各市面前的一项艰巨挑战。

  土地迁占工作是工程推进的基础,也是难点。在花官镇草桥南村,工程迁占涉及6000多棵树,没发生阻挠工作情况。“大冬天的,乡亲们自发提前到清点现场等待,一个轮一个签字确认,就是为给工作人员节约时机。”回忆当时场景,工程有关标段负责人来军义十分感动,“工程迁占涉及花官镇1000多户口粮地,我们7天就完成协议签订工作,仅用9天完成清点任务,重点是群众支持拥护。”

  又一个深夜,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节点项目淄河节制闸正在进行实施工程。此刻,广饶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管理员聂江涛正在现场盯靠。“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连续施工。最长一次浇筑时间是从早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记者见到这位“黑脸”管理员时,他坦言,大半个月才能回趟家,家人也会埋怨。

  “看,这是值得载入东营历史的工程!”站在淄河石大路桥前,缪文宗说。动土700多万方、治理长度13.11公里、建成后桥体过水流量将由每秒75立方米变为每秒900立方米缪文宗见证了淄河石大路桥的施工。“淄河以前河底宽只有三四十米,改造后现在达到一百多米,防汛能力显著提升!”

  仅用3个多月时间,我市完成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建设,多个项目在全省率先规划、率先完工。规划实施的8条重点河流防洪治理工程,治理总长度312公里,治理流域面积3880平方公里,使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等支流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

  把群众“第一需求”作为“第一行动”,书写群众“幸福清单”

  在市财金水厂超滤膜车间内,新上的全套净水设备十分抢眼,该装置采用最新的净水技术,能将过滤精度提高到0.01毫米。“水厂服务居民超20万人,新设备的投用,逐步提升了供水质量。”市财金水务公司董事长李光明说。

  提升城镇和乡村居民饮水质量,事关民生福祉。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我市加快实施无深度处理水厂净水工艺改造、老旧供水管网维修改造等工程,106项供水水质指标全部合格。全市已建成完全达到106项供水指标要求的深度处理工艺水厂10座,日供水量69万方,覆盖人口90万人,覆盖率达41.1%,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完成754个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河道水系清淤30公里42万立方米、雨污管道疏浚521公里。

  新建雨污泵站13座,提升改造雨污泵站37座。中心城河道(水系)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一组组数据,是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成效的缩影。

  此外,针对“北旱”明显问题,我市加快实施抗旱调蓄水源工程,完成王庄灌区总干33公里疏浚、二干34公里清淤疏浚等一揽子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先后实施了胜利灌区、东水源灌区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完工,覆盖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满足了群众农业生产需求。

  耿井水源、黄河三角洲动物园、东营植物园乘船游览广利河,经过一个个标志性景观,远眺城市优美的天际线,感受湿地原生态的美,让人陶醉。当前,我市正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实施广利河旅游提升工程,打造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点赞。

  东营中心城积水通过广利河入海,但在汛期易出现海水顶托,导致涝水不能及时外排,造成城市内涝。

  如何打通无内涝城市建设“最后堵点”,事关工程整体成效。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在广利河挡潮闸以上建设天鹅湖蓄滞洪工程。

  多年前,这个片区还是一片荒碱地,散布着各类“散乱污”企业,对附近的水源地安全来说是潜在威胁。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的谋划实施,彻底破解了问题。

  目前,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成蓄滞洪区40平方公里,达到蓄滞4200万方雨洪水条件,可以收集中心城近半数规划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洪水。同时,增加了空气中水分含量,净化了空气质量,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

  一手抓防洪排涝能力增强,一手抓湿地城市颜值提升,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目前,中心城区已形成了“九横十纵”骨干水网体系及众多毛细水系,河湖、水系、湿地水面总面积达到77.6平方公里。

  治水是篇大文章。我市通过“六水共治”,做到无内涝城市建设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相互融合、一体推进,促进了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完善了水安全保障总体格局。

  困难面前“上”,荣誉面前“让”,在工程一线展现“水务担当”

  有人说,水务人是铁打的。但也有人说,他们只是一群“打铁”的倔汉子。

  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占地40平方公里,涉及面广,工程量大,时间紧张,对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环节都是巨大挑战。一排低矮的平房,简陋的办公条件,院子里停的车上遍布泥土这里,就是工程建设指挥部。

  2019年10月15日,是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建设组组长周天奎难忘的一天。这天,专班召开第一次会议,意味着工程真正开始启动。“第一次到片区调研时,都是盐田、小厂子,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周天奎说。

  开挖土方2200多万立方米,是天鹅湖蓄滞洪工程的土方工作量,而施工时间只有几个月。“为满足2020年5月31日前达到蓄滞洪条件,专班全体同志和施工公司加班加点,春节期间也没停工。”周天奎说。

  也有人说,水务人是逆行者,越是风大雨大,越是向险而行。

  2018年8月的一天,塌河告急。“上游水库泄洪,塌河两堤出现溃坝。凌晨时分,市县水务部门组织技术专家紧急研究处置。凌晨3点,全县广大机关干部赶到塌河两岸,装沙袋,垒沙袋,提高围堰。”缪文宗说,一直到次日下午3时许,险情才得到一定效果化解。风雨之中,缪文宗一分钟也没停歇。直到处置完险情,他才想起吃第一顿饭。尽管吃着凉透的包子,但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现在想想有些后怕,当时没想那么多!”在2019年中心城遭遇台风强降雨期间,曹文涛检查时发现,某路口泵井配电箱因强降雨发生进水。在存在漏电隐患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赶上前排除了故障,保证了泵井用电正常。

  还有人说,面对“大我”与“小我”,许多水务人不仅选择前者,而且总是那样“决绝”。

  “家里事儿都指望不上你,换个轻松点的岗位吧。”常年来,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晋娟奔波在项目建设一线,家里事儿时常顾不上。

  水务干部赵杰,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他的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但在工程方案上报省里的关键时期,他连续盯靠在济南,全身心投入工作。

  水务干部王晓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长期在临沂工作,半个月才能回来一趟,但她从来都是工作优先,时常先回家给孩子喂奶而后跑回单位加班,感动了许多同事。

  在东营水务队伍中,临近退休的老同志们不输劲头、敢打头阵,让许多年轻同志敬佩不已。

  “不来工地转转,心里总感觉少点什么。”水务干部唐波,虽然是快退休的年纪,但几乎天天往工地跑,水里来、泥里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给年轻同事作出了榜样。

  高级工程师张志传,对实施工程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在质量管理上严谨细致,临近退休仍然冲在一线、干在一线。

  “能有幸参加这么大体量的工程,在小清河留下足迹、洒下汗水,等退休后回头看看,一定会感到无比自豪。”与记者交谈中,高级工程师刘相峰动情地说。

  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专班,年龄在57岁以上的就有4名,尽管年龄偏大,但大家的干劲一点不输年轻人,在老同志的带领下,大家跑工地,盯现场,个个风风火火。

  “我有个二等功了,把机会给年轻人吧。”在去年推选全省先进个人的时候,刘相峰主动把荣誉让给其他同志。像他一样,在荣誉面前,大家都选择了谦让。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重点项目成就事业、关系全局,也考验干部、磨砺队伍。

  毋庸置疑,在重点项目建设的“赛场”上,这些可爱的水务干部靠着为民情怀和实干品格,创造了东营历史,也载入了东营历史!